有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“刚刚进入职场,时常感到焦虑,该怎么办?”
每年职场都会迎来一大批大学生新人。
他们对职场来说,是新鲜的血液,任何事都充满了干劲;
职场对于大学生来讲,是一种崭新的生活,但也充满了挑战。
一方面,从校园到职场,要面对公司的条条框框,自由度大打折扣;
另一方面,大部分时间靠自己适应、摸索,非常考验人。
的确,当我们告别校园,脱离父母,置身于全然未知的职场天地,身份的转换、心态的变化、思维的断层,都有可能引起自身的迷茫与恐慌。
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换、融入职场氛围,就成了职场新人们的必修课题。
焦虑分类
焦虑并不可怕,焦虑只是自身对于能力欠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,但是可怕的是,焦虑到崩溃。我们要尝试将焦虑分类:职业的问题、专业的问题还是行业的问题。把那些常常为之焦虑的事情或事件具体列出来,并且找出这些焦虑事件之间的关系,在这些焦虑事件中,有没有哪一件事是最需要解决的杠杆性事件。如果一方面事情解决了,焦虑会减轻多少。如果有些事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,是否愿意接受给自己一段时间慢慢解决。

工作与兴趣相结合
虽然说这样的工作不好找,但还是要以大致与兴趣相结合的工作为自己的目标,
比如你喜欢静,那就找一些诸如办公室文员之类的工作,平时不需要与太多的人打交道,
如果你喜欢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,那就做销售类的工作,具有很强的挑战性,如果是传统销售类的工作,还能经常出差。

转变观念
在职场初期,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给我3000块的工资那我就只干3000块的活,多余的事情从来不做,即使做也是应付了事,满腹牢骚。
“假如只有3000的工资,你却做了8000的活。你并没有赔,可以把这5000块当作你缴的学费。那这笔学费会回报你什么呢?首先是比平均速度更快的成长速度和升职速度,相当于你可以在两三年内完成别人职场四五年才能做到的事情。当然,还有最直接的回报——你的奖金通常也会比别人多。”学会用成熟的职场心态看待工作,关注自身能力的增长,多提供自身的专业性价值,用有限的工作时间来体现真实力,才是职场新人立足的根本。
最让职场新手莉莉感到焦虑的,莫过于入职10天,就坐了9天“冷板凳”这件事。
除了报道当天,HR带着莉莉熟悉了一下公司环境以外,剩余的9天和她有过交流的同事没超过2个。部门领导也是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,交代莉莉几项简单事务后,就没再过问什么了。莉莉在办公室前前后后翻了几遍资料,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。周遭的空气也总是异常的安静,每个同事都自顾自忙碌着,丝毫没有可以让人靠近的机会。习惯了在校期间按部就班的生活,初入职场的莉莉感到手足无措。虽说她也想过要主动融入新环境,但“等一等或许会有安排”的念头一直让她止步不前。隔壁部门的新员工晓东就从没体验过这样的煎熬时刻。自打入职以来,张口闭口就“请教”的架势,已经让他在公司出了名。领导和同事都很认可他,觉得晓东做事主动,眼里有活,经常能提出自己的新点子,正打算让他提前转正。其实,进入职场,懂得及时从“学生身份”向“职场身份”转换非常重要。身份不同,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。学会主动沟通,摒弃被动等待的心理,积极探寻工作方向,才是为自身赢得职场绿卡的“正确操作”。
初入职场,初期倍感不适、陷入焦虑在所难免。
但换个角度来看,就像打游戏一样,面临一个大Boss,打赢了就顺利通关到下一个阶段。所以面对大Boss的时候,不能逃避,也不能想一次性解决问题。需要静下来,去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遇到的问题。先处理畏难的情绪,然后一步步梳理清楚目前的困难,一点点利用自己的优势消耗Boss,才能顺利通关。
普工招聘--多、快、好、省!招普工,就上普工快线!找工作,就上普工快线!